首页 >> 生活 >> 收藏 >> 正文
  • 这件青铜器价值上亿,辗转5人之手,险些被日军抢走

  • 时间:2019-03-15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1849年的一天,一位农民锄地时挖到一个生满绿铜锈的大铜鼎,当地首富宋金鉴听说后赶忙把鼎买下来,拿回家小心清理,发现青铜鼎的内腹部有“文王”、“武王”、“盂”等字迹,大喜若狂,宋金鉴具有较丰富的古玩鉴赏知识,知道这是周朝时期的宝贝,就把它称作“大盂鼎”。大盂鼎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无奈,宋家得了件青铜宝贝的消息传到了当时的县令周庚盛耳朵里,这位“父母官”便开始对这只青铜大鼎垂涎三尺,起了觊觎之心,经过软硬兼施、多方施压,宋金鉴只得把心爱的大盂鼎转给了周县令。也不知是不是宝物认主,周县令无福享有这件青铜器。巧取豪夺过手不久,周县令便犯了事,家道衰败,只得将大盂鼎出售。

    第二年,宋金鉴入京参加会试,及第后被清朝廷封为翰林。闲时去逛古玩市场,宋金鉴竟然发现自己熟悉的大盂鼎出现在那里。对于宋金鉴来说,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一问售价要3千两白银,正当春风得意的宋金鉴觉得青铜宝鼎失而复得,是老天对自己的眷顾,便咬咬牙花了3千两白银将大盂鼎买了回来。按货币价值进行折算,清代的3千两白银大约相当于现在人民币188万。然而,好景不长,在买回大盂鼎十余年后,就像这件宝物带有诅咒一样,宋家开始败落,宋家人被迫以低价将这件青铜大鼎转给了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袁保恒知道左宗棠喜好文物,为了讨好上司,袁保恒又把大盂鼎“孝敬”了左宗棠,被左宗棠大加赞赏了一番。

     

    左宗棠得到大盂鼎后,玩赏了一段日子,忽然想起有一个爱好古董的人尤其偏爱青铜器,那就是他的仕途恩人侍读学士潘祖荫。潘祖荫曾在左宗棠被人谗言中伤时,对其援手,并为其上下打点,力保脱罪,左宗棠常常想要回报潘祖荫。于是,就把这件青铜大鼎送给了恩人。潘祖荫精通经史子集,是一位有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得到大盂鼎后,潘祖荫如获至宝,轻易不肯示人。虽然,也有人想争夺这件青铜宝鼎,但鉴于潘祖荫位高权重,没能得逞。几经辗转的青铜宝鼎这才算是安了家。1890年,潘祖荫去世后,他的弟弟潘祖年秘密赴京,把连同大盂鼎在内的其它贵重青铜器一起运回了苏州老家。

     

    就在这段日子里,对大盂鼎垂涎已久的两江总督端方,见潘家已经失势,便想尽办法逼迫潘祖年交出大盂鼎。正当潘家焦头烂额之际,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端方被杀,这才缓解了潘家的危难。可是,“君子无罪,怀璧其罪”,民国初年,除了外国人想得到青铜宝鼎外,国民党大员们也是想方设法,打算从潘家夺得宝鼎。潘家人用自己的机智,对接踵而来的危机一一化解,但已觉得疲于奔命。后来,各方夺取大盂鼎的事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潘家的后人知道,日军入侵苏州后,一定不会放过对大盂鼎的抢夺,国宝绝对不能外流。潘家后人想出一个办法,将大盂鼎深埋在一间二进院落的堂屋中,准备等局势平稳后再取出来。

     

     

    事情处理完后,潘家人就转到上海避难去了。果然,日军进入苏州后,对潘家老宅进行了全面搜查,要找出传闻中的青铜宝鼎。经过凿壁翻挖,日军最后一无所获地怏怏离去,价值连城的国宝被保留了下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潘家的子孙们经过商议,认为国宝应该属于自己的国家,决定把青铜大盂鼎无偿交给政府。1951年,潘家子孙把大盂鼎,和另一件宝鼎大克鼎一起交给了华东文化部。这件价值上亿的青铜宝鼎,至今都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大盂鼎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呈现出一种磅礴气势和恢弘的格局,揭示了西周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m.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