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正文
  •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零基础”复习方案

  • 时间:2015-08-10 新闻来源: 热点资讯网
  •     如何准备公务员考试?有人说是勤奋,有人说是运气,有人说是关系,我觉得是方法得当。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我申论考了74分,行测68分,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三名,单位只招5个人,我就这样混进去了。

      作为一个已经上岸的考生,谈到公务员考试,心得还是有一堆的,具体如下:首先明确一点,考公务需要20%运气 30%基础 50%复习技巧。我没有高深的学习理论和系统化的方法,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切身感受讲讲我眼中的行测和申论,与很多公考机构的方法很可能不同.。

      行测篇:

      学会取舍

      正如一些公考机构的视频里所讲,行测的头一个需要具有的能力就是取舍,这也是考察我们每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中之重。当然如何做到有效的取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进行取舍的标准就是性价比:花三十秒有依据的去蒙〉花五秒钟毫无依据的去蒙〉花1分半钟去做出来。我这么说也许有些过于偏激,但是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当然,这是建立在具有基础能力的基础上的,比如速读,语感,知识面,计算能力等,如果你具备了这些能力,学会取舍,你的分数会有至少5分的提升。如果你不具备这些能力,可以先把这个思想印到脑子里,继续往下看。

      速度是基础,准确是保证

      速度和准确是行测的生命,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如果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取舍,我个人认为速度比准确更重要。原因很简单,行测的试题是经过严格分析和测试的,试卷中难题和易题的设置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不能把卷纸顺利的做完,就没有办法对自己的成绩有充分的判断。因此,我觉得提高做题的速度是考出理想行测成绩的先决条件。

      如何提高速度

      速度的提升是个能力提升和逻辑严谨的过程。做好取舍是提高速度的基础,同时要把能力的提升作为提高速度的关键。

      首先,速读是行测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知道,行测卷之中,无论是言语题,还是逻辑题,还是资料分析题,文字量非常大,我粗略统计每次试卷的文字约有2万字以上,是想,按照播音员的播报速读一分钟300字,仅仅阅读就要1小时以上,我们的行测考试才2小时。那么提高速度是一切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的最终目的,而速读能力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怎么提高速读能力呢?我在这里会把速读的能力分为略读和精读。

      略读是前提,精读是基础。略读是读懂这段文字说的是啥,重点句在哪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搜索能力。以前,有人说一目十行,我总觉得是夸张的说法,可是自从养成速读的习惯,我才知道一目十行是可以实现的。两三百字的言语题,试一下,5秒钟找到短文说的是啥,用10-15秒钟找到短文的中心思想是啥,再用10秒钟从备选项里找到答案。也许对于你,刚开始比较难,常听朋友说,一个短文总要反复读两遍才能找到主题,我要说其实言语题,或者说后边的包括定义题,都不是让你精读的。因此,不必一字一句嚼来嚼去,找到关键字句才是重点,这也就是我们看到市面上经常说的言语题的作答秘籍。略读适合言语题中的主题句和主旨句。如“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而在资料分析题中,按照问题去原文里找相关数据也是一个略读能力的问题,一道题,我比你快五秒,整个资料分析我就比你快两道题提前做完。我略读的能力是在大量做题中养成的,刚开始也困难,强制自己只读一遍,往往是囫囵吞枣,但是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主观意念的反复强制会让你获得能力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潜移默化的。当然,你要是有时间,读读人民时评也是很好的。

      精读也很重要。强调略读和精读的区分是因为主要是针对每个人来说的,一个阅读能力很强的人,他的略读能力很可能已经是非常厉害了,那么精读主要是从细节上确保准确的方法。比如言语中的字词填空,略读能凭语感读出答案的就不需要精读,如果读不出的,才需要精读来区分答案与原文中的细小差别。言语题中的“以下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这类题型,需要你把每一个答案带入到原文中去比对,当然,答案中如果有“绝对”,“必须”之类字样的花,基本上可以直接略去。逻辑判断中,精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找到两个人话语中的矛盾,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使用代入法去排除答案中不适合的选项,都需要精准的把握原题,这方面不是我强项,什么充分必要,与或非,我搞不懂,你要是超强,我很佩服。其他计算类的试题,精读自然重要不必细说。

      思想态度决定一切

      我在贴吧上看过很多朋友的公考经历,有的裸考上岸,有的运气上岸。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差别是有的,能力不一样,再加上一些运气,成公就是信手拈来的事。好多朋友把考公就当作一次撞大运,每年都考,考前一个月,突击看看,没考上,书本一扔,该玩玩,该乐乐。我身边就有一个同事,年龄比我小五岁,重点大学毕业,因为没有编制,从二十六七岁就开始考公,连考五六年了,每次都是半裸考,至今无缘金榜提名。以我的经验看,导致这样的结果完全是思想和态度的问题。

      不可否认,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做事情不用心,在我们单位和我爱人的单位就能够感受到,这既是坏事,又是好事。你想想,与你竞争的对手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你有啥可怕的呢?同时也要努力让自己不成为这样的人。

      行测是考察越来越趋于全面,往往针对越强的复习,效果越差,当然我指的不是专项强化之类的复习。我的意识是要把平时的积累重视起来,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一些时评,平时多留意时事热点,历史文化之类的,培养爱好多看看呗,法律经济之类的,平时工作和生活都用得上,往往一句话就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与别人侃大山,说出一些有理有据的理论往往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钦佩。我推荐上人民网,看时评,关注党和政府的报告,学习公务文体,了解我国的国情和政体,关注公务员考试吧:gwyksb公众微信,学习上岸者分享的经验,上一些公考机构的官方网站可以看到好多知识点,闲来无趣,就当陶冶情操了。

      如果你爱好多,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那我很佩服,这是你比别人的优势,常识题能拿到一半的分数,你就有已经占据优势了。

    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为啥把技巧和方法放在后边来说,主要是因为,方法是具体化的容易掌握,市面上公考机构以及各种考霸的心得经验已经很多,我就不细说了。

      言语理解,先看问题问的是啥,然后决定略读或是精读,略读的方法可以先找关键词,再找中心句,最后是分析文体。精读的需要注意细节,过于绝对化的词语往往都是错的。选词填空,无非一个是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一种是先后语气的判断,另一种是句式的对仗。

      数学运算题,我一般是运用代入法,排除法,具体的不想展开,可以参考一些资料。

      常识,别纠结,排除法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别耽误时间!图形推理无非数量、点线面,对称轴等。

      定义判断,不用关心那个定义是什么,主要记住主谓宾之间的联系,到答案中一找就出来了。

      类比推理,用语言把词语进行连接,答案里有相同方式使用的就是正确的。

      逻辑判断,分削弱和增强,一般来说,其中只有几道是区分程度的强弱,其他题都是要么是无关项,要么是语气相反。

      言语题里边有个排顺序的题型,可以按照答案里给定的顺序进行尝试连起来读,顺畅的就是答案。

      逻辑判断里有种甲乙丙。。。。。。,一个说真话,其他说假话,或者判定人的身份之类的,一个是找到两个人说话的矛盾之处,再用另一个人说的话来判定前面两个人哪个人说了假话。身份判断的题一般使用排除法,或代入法,过于复杂的,直接蒙一个就OK了。

      资料分析需要从提问出发,可以估算的就不要精算,另外,要把同比,环比搞清楚,要把资料分析中常用的名词理解透,切不可丢分。

      准备参加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进入备考状态了吗?是不是还有些考生朋友想着去裸考?在这个如此公务员考试一直“高温”的年代,在这个人人备考的环境下,在这个相邻名次往往只差零点几分的激烈竞争下,不抓紧时间备考,就可能会功败垂成。所以,要抓紧一切时间准备起来。尤其是没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现在还是“零基础”,应该怎么办呢?中公教育专家就在这里给各位考生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零基础”行测备考方案。

      首先,备考一定需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

      只有了解自己的水平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复习方案,只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复习。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零基础”的考生们先用最近两年的真题预热一下,再按照考试规定的时间进行模拟演练,统计自己每个专项的正确率,计算分数,由此先了解一下自己行测科目的大致水平。

      其次,备考一定要对真题非常熟悉。

      考生可从真题中可以了解到目标考试的题型、题量、难度以及变化趋势,因此对最近三到五年的真题的反复学习非常重要,建议考生要把这些真题做三遍:第一遍,模拟考试;第二遍,按照答案研究每道题目的方法;第三遍,把所有的真题做完后,再把每年的题目全部做一遍,并研究这套题目与前后两年的题目有什么样的关联,以判断命题趋势。

      再次,备考最好了解目标岗位。

      因为目标岗位不同,目标成绩也会略有不同。了解一下目标岗位,知道自己大概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分数,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排除一些顾虑。

      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以“模考+专项练习+总结+模考”这样的方式循环进行,在最终冲刺阶段,增加考前10天的集中突破。通过模考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针对自己的优势,一定要先巩固,巩固后再学习较难的知识点,也就是“先做易,再做难”;在专项练习中要先保证真正弄懂每个题目,再进行大量的练习,也就是“先做精,再做多”。专项练习后,再进行模考,检验学习效果,不断查缺补漏。在考前10天左右,一定要把其他事情放下,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最好是两天进行一次模考,保证自己在考前就能习惯考场的节奏和紧迫感,坚持到考前,必有所得。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裸考”时代已经过去,“零基础”的考生现在就按照以上方案赶紧行动起来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热点资讯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编辑QQ:2424125586 投稿邮箱:zgrdnews@163.com
    Copyright ? 2010 www.m.armintz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资讯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互联网服务中心 京ICP备19006392号-5